
有人说,这个世界上最难填满的,不是马云的支付宝,也不是大爷大妈的购物车——而是人心。咱们中国人自古就有:“人心不足蛇吞象。”合着,蛇这肚子都撑破了,人心还嫌不够塞牙缝。你看街头巷尾,多少人忙得跟陀螺似的,每天都在拼命地往前冲,结果不是累得像狗,就是心里老不踏实。可有时候让我们累得像孙悟空转八卦炉——满身是烟却捞不着真经,其实不是本事太小、运气太背,而是那颗不知足的心,像王母娘娘的蟠桃园,怎么吃都吃不完。
你仔细一琢磨,这“知足”二字可不是劝人懒,是让你别瞎折腾。看看古人都栽在哪,现代人就差在这事最怕的,就是上来劈头盖脸一个“欲望旺盛”,后面紧跟着“理智迷路”。你说《道德经》为啥老嘀咕“祸莫大于不知足”?可不是没道理!春秋时,虞国国君给活生生上了一集大型贪小失大真人秀——晋国找他借道,说得跟地铁让座似的,顺带就丢俩宝贝充当甜头。虞公一这买卖合适!大臣劝他:哥们,唇齿相依你咋忘了?人家要欺负你邻居早晚得顺手宰你。结果呢?结局直呼刺激:别说宝马美玉没捞住,连国都给人家当路过的风景被顺手灭了,这是妥妥的“羊没捞着,草场也没了”。人到无贪能活,贪到丧命能剩
你要说,古人“知足常乐”,那都是没得选?那你可太小瞧人家的脑瓜子了。三国的管宁和华歆,不就上一堂“知足与否分割线”直播课嘛。两人刨地挖出块金子,管宁看都不看继续刨,跟看见块砖头似的;华歆那小眼神贼亮,拿金子搓了半天才扔回去。人也许嘴上说有情怀,手里摸到钱还是禁不住搓两把。再说看热闹,一听外头有富贵人家过,管宁淡定读书,华歆连书都撂下冲出去凑热闹。这下子好,管宁直接割席断交,“你不是一路人,咱俩以后各过各的吧”。啧啧,世界上最大的失去,不是没捞到金子,而是没留下精神头和好朋友。这在今天,也跟朋友圈一言不合拉黑差不多——有时候,知足让你收获更坚不可摧的友情和底线。
其实咱老百姓谁都经历过。单位绩效一出来,工资条比隔壁老王多一百块,立马心花怒放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。可一看朋友圈,“哈哈哈我年终奖突破三万啦!”“刚提新车全家自驾游啦!”凭啥总轮不上咱?这种“朋友圈综合症”,就是现代“不知足王”症候群:本来啥烦恼没有,刷两分钟微信就开始怀疑人生了。归根到底这心就是那无底深井,光想着往里丢金子,还真就永远不觉得满。
可不是嘛,知足这玩意儿,眼瞅着容易,真要做到,比戒辣还难!咱说的知足,不是叫人摆烂。历史上也有不少“知足其实是装”的翻车现场。有人说了:“你看清代康熙年那会,张英那是啥人,朝里的大学士,手眼通天,他家让三尺,赢得了‘六尺巷’的美谈。那叫有智慧!”可你要真问那些被占便宜的人:“明明能靠权力收拾对方,偏偏自己忍,真不憋屈吗?”
有些人嘴上讲“我让步是大度”,心里其实在想“明天我要赚回来十尺!”社会现实摆在那儿——当今大街小巷的“邻里积怨”,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。谁家楼上漏个水,楼下跳个舞,都能掐出一地鸡毛。知足、本分、和气生财,老一辈那一套,很多年轻人听得耳朵都要茧子了。可是换个角度想,这“让三尺”到底图张英自己在信里写得明明白白,一堆珍珠换六尺安宁,何乐不为?谁不想家和万事兴,多半是被心头的“多点好,少点憋屈”给熬坏的。
再说回来,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”的颜回,到了今天,多少人但凡赚够饭钱就嫌工作太累?“知足”成了网红鸡汤,可真要泡到自己脑袋上,大伙儿都想喝点带味的。你说现实里,身边谁能像颜回那样受得了清贫?哪个不是一边嘴上喊“知足”,一边心里恨不得明天中彩票?知行合一,可不是那么好玩的,把人间欲望全收拾利索,换来内心安宁,这道坎其实每个人都差点学不会。
不过俩字:反转!咱老祖宗留下那些“知足”的故事,可不光是用来承包现代人朋友圈的心灵鸡汤。陶渊明那老头儿,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这句话,不光是“清高不食嗟来之食”,还有点不服气“不知足”。你说他知足吗?对“当官”知足牢骚满腹,对“田园生活”倒是一知足就脱胎换骨。人家明明有能力混官场,非要回家种菜,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,合着别人眼里这叫退路,他自个说“觉今是而昨非”,这才是最大的赢麻了!
现代人其实更懂“知足”俩字不等于原地躺平。你看那些所谓斜杠青年,白天996卖命晚上当自媒体,活得像八爪鱼,行动力爆棚。但人家一旦闹明白“啥才是真正想要的”,分分钟走出无谓的精神内耗。不信你瞅——身边的小李炒股炒得头发都快掉光了,最后迷上养花遛狗,“心态平和利润也高了”。知足就是这玩意儿:不是你啥都不要,关键是别把自己往死里折腾,还总嫌自己不够牛X。
还有那些总觉得“不知足才进步”的反方铁粉。你们先别急着跳出来喊“人定胜天”,其实“知足”才是一种更高阶的进取心。会“知止”,懂“分寸”,不在欲望泥潭里白瞎自己的时间和健康,这难道不是一种更会过日子的能耐?人越在“贪多”边缘拉锯,越是越陷越深。心要是不够稳,身子骨再壮都架不住折腾。你说说,这道理我们东北老铁都明白:啥都想占全了,最后连句“赶紧撤!”都来不及说。
诶,不过话又说回来,世道真是让人“知足”得太难了。现实生活哪有那么多六尺巷、采菊东篱下?举个例子,网上比拼物质享受、攀比身份地位的风气,比三姑六婆打麻将还厉害。“别人家的孩子”年薪百万、出国留学、房车都有,你家不过吃了顿小烧烤都得发个朋友圈配十个滤镜。这种氛围下,不知足简直被视为“躺平废青”,被催着“加班升职买房结婚生娃”一路狂奔。
一会儿有专家出来喊“知足是福”,一会儿又有人喊“要勇于追梦”。反复拉扯,互联网的鸡汤和鸡血搅在一块儿喝,谁也说不清这到底是知足好还是不服输更香。就连亲爹亲妈都在耳边唠叨:“你看看人家小张家都买第二套房了,这知足有啥用?咱得奋斗呀!”有人日子过得风生水起,但更多人,一边刷着励志金句,一边穷得响叮当。试问,谁能一身轻地知足,谁不是在承担不知足带来的焦虑和无力?
更要命的是,这个时代的“知足”,容易搞成自我安慰的糖衣炮弹。一边苦哈哈过日子,一边鸡汤文里高呼“知足常乐”,硬把“满足现状”包装成美德,谁不知道嘴上说得比唱得好听。偏偏,满大街的广告都告诉你:买车买房才有面儿,出门旅游才叫人生。大家都在被“外在的标准”撩拨得欲火焚身,说“知足”,现实却步步诱惑你“不知足”。分歧越来越大,和解似乎越来越难,就这样,在“知足”和“不知足”的分叉口来回横跳,一时半会儿真没谁敢拍胸脯说自己全懂了。
说实话,咱写到这儿都得佩服今天社会的“双标体质”,一边摇旗呐喊让你“知足”,一边使劲画饼拱你往上爬。你要真安于现状,人说你没志气;你要不知足奋斗,人又说你心太大、贪得无厌。好嘛,这头喊躺平是罪,那头喊内卷是错,都快把人给卷成麻花了。不得不感叹一句:这“知足”与“不知足”,活生生成了现代社会的扭头拉锯战。“万里长城今犹在”,可“内心长城”咱这代人谁都快修不起来了。有时候觉得,把“知足”拿来当口香糖嚼着玩,可转头一吐,生活又教你做人了。
啧啧,知足这事儿,嘴上说说容易,心里做到难于上青天。既别消极摆烂,也别一天到晚瞎折腾。就仨字:有分寸。能分得清什么叫努力有度,什么叫无底线追逐,那才是真正的牛人。
您觉得呢?如今这个人人喊着“要上进”,但又被消费主义、“别人家的标杆”轮番刺激的社会,是该知足常乐,还是该不知足进取?莫非“知足”只适用于躺平佛系,“不知足”才配叫新时代牛人?来聊聊,您是“知足族”还是“不知足派”,能不能把“知止”俩字真正落到咱老百姓的日子里?你觉得谁更幸福?
大牛时代配资-杠杆配资公司-网络配资门户-股票配资平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